摘要:
古希腊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
一,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他对古希腊悲剧最大的贡献是在表演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改变了过去古希腊戏剧中只有一个演员和歌队共同演出的传统模式,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戏剧道白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条件。埃斯库罗斯已知剧名的作品共80部,其中只有7部传世,包括《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和《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是整个古希腊戏剧的第一位大师,对整个西方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全盛时期的悲剧作家。他在27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即战胜了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称赞他"生前完满,身后无憾"。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过100余部戏剧,却只有7部传世,成就最高的是《安提戈涅》和《俄底浦斯王》。其中《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往往被称为"命运悲剧",即通常表现个人意志行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欧里庇得斯(前485-前406)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而是醉心于哲学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80余部悲剧,有18部传世。其中最优秀的包括《美狄亚》、《特洛伊妇女》等。欧里庇德斯所处的时代是雅典由表面繁荣逐渐走向动荡的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现象出现。在欧里庇德斯的戏剧中,可以清晰的感到剧作家对希腊政治现实的怀疑态度。《美狄亚》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动人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文学中第一次把妇女作为主要角色来塑造。由于欧里庇得斯的戏剧风格和传统的悲剧风格不同,因此他生前并不出名,死后名声却很大,他的戏剧对西方戏剧史有很大影响。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阿卡奈人》《鸟》
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58)生活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城邦文明正在衰落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政治派系等现象,这些都称为剧作家创作的素材。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写过44个喜剧剧本,但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11部,比较著名的包括《巴比伦人》、《云》、《鸟》、《骑士》、《阿卡奈人》等。其中《鸟》是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腊现存的结构最完整的寓言喜剧,是乌托邦喜剧的滥觞。阿里斯托芬是整个欧洲的喜剧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学中喜剧以滑稽形式表现严肃主题的传统。
二,中世纪戏剧
略
三,文艺复兴时期戏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
莎士比亚号称戏剧之王、又有“人类文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称,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此剧塑造了欧洲四大吝啬鬼之一的夏洛克)《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莎士比亚三大传奇剧《夜仲夏之梦》《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这些悲剧主人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莱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时代“颠倒混乱”,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无力回天;奥瑟罗正直淳朴,嫉恶如仇,却轻信奸人妄语,杀妻自戕,追求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涉血前进”的罪人。
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维加(西班牙)《阳泉村》
剧本取材于15世纪西班牙一次农民起义。骑士团军官费尔南·戈梅斯是个暴虐好色的贵族领主,在领地上经常欺压百姓,糟践民女,激起公愤,村民们拿起武器,杀死了费尔南。国王派法官来到羊泉村办案,用刑逼供,问是谁杀死了领主,村民众口一词回答:"羊泉村。"国王细加考察,了解到费尔南不仅在村里作恶多端,而且背叛国家,想投靠葡萄牙,于是赦免全体村民,并将羊泉村归国王直接管辖。
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反抗暴政,歌颂君主政治,要求正义、忠诚和秩序。次要主题是忠贞的爱情和荣誉。作者笔下的平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国王则是人民的保护者。剧中对话均为诗体,生动而机智,情节简洁,冲突有力,悬念扣人心弦。这部剧体现了西班牙黄金世纪戏剧文化的最高水平。
四,古典主义时期戏剧
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
1,在戏剧作品中,国王被描写成"正确"、"公正"的化身,戏剧冲突的最后解决都有赖于"贤明君主"的仁慈。在戏剧论著中,往往也有颂扬国王政绩,号召剧作家讴歌的内容
2,古典主义戏剧崇尚理性,蔑视情欲
3,古典主义戏剧家把古希腊、罗马戏剧奉为典范。他们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大多来自古代戏剧、史诗、神话和历史
4,古典主义戏剧十分强调规范化。主要的法则是:戏剧创作必须遵守地点、时间和情节一致的"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在17世纪达到全欧的最高水平,产生了3个成就卓著的戏剧家:P.高乃依、J.拉辛和莫里哀。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他于1636年创作的《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其他重要剧作有 《贺拉斯》(1640)和《西拿》(1640)等。剧本大都从历史中选择题材,主人公不是国王就是贵族出身的英雄人物,描写个人感情和国家义务之间的冲突,表达理性至上的主题。在艺术形式上,他并不严格遵守理论家们制定的法则,对"三一律"有所突破。
到了17世纪50年代,拉辛取代了高乃依在戏剧界的领导地位,重要剧作有《安德罗玛克》(1667)和《淮德拉》(1677)等。他的悲剧具有与高乃依不同的风格,着重表现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黑暗和罪恶的主题,悲剧主人公具有普通人的德行和缺点,特别强调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艺术形式简练集中。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特色,艺术形式既具有古典主义戏剧结构谨严、冲突鲜明的优点,又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法则。重要作品有《伪君子》(1664~1669)、《吝啬鬼》(一译《悭吝人》,1668)、《贵人迷》(1670)和《司卡潘的诡计》(1671)等。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的戏剧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但他们都没有摆脱宫廷趣味。
五,启蒙运动时期戏剧
又称严肃戏剧、市民剧或正剧,乃18世纪法国剧作家狄德罗创建的新的戏剧形式,它冲破古典主义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严格界限,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第三等级"的现代人为主人公。启蒙戏剧语言通俗,强调教育作用,为近代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戏剧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狄德罗(法国)《家长》《私生子》
博马舍(法国)《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
作为一个喜剧作家,博马舍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他的"费加罗三部曲",尤其是前两部,不仅表达了先进的启蒙思想,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运用古典主义喜剧形式来表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并使这两者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同时又兼具莎士比亚戏剧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喜剧中含有笑剧的成分,不时穿插一些民间小调的歌曲和节日的舞蹈,生活气息浓郁。剧中的人物形象都个性鲜明,即克服了古典主义戏剧中人物性格类型化的弱点,又克服了启蒙文学作品中将人物仅仅当作传达作者思想的单纯传声筒的弊病。剧情合乎逻辑,矛盾鲜明突出而结构十分严谨,在喜剧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博马舍的喜剧标志着古典主义戏剧向近代戏剧的转变,对以后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哥尔多尼(意大利)《一仆二主》《女店主》
哥尔多尼试图通过创作进行戏剧改革,他的创作原则是反映现实,创造肯定人物和否定人物的鲜明形象,表现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赞美善良,暴露丑恶,以启蒙思想教育观众。哥尔多尼将自己追求的这种喜剧叫做“风俗喜剧”或“性格喜剧”。他认为,写好性格不仅是一个编剧技巧的问题,而且是意大利喜剧革新运动的一个重大步骤。只有扎实的性格,才能使那些“瞎胡闹”的喜剧相形见绌。
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
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
<拉奥孔>通过分析古典雕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差异,论证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即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限,得出画更适合于表现美的结论。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将批判锋芒直指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并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为基础,创立了市民剧理论。市民剧包含着悲剧和喜剧的双重因素,是摹仿人的相互掺杂的悲喜情感而产生的。
六,19世纪戏剧
席勒《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雨果《欧那尼》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引起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决战。从此,古典主义戏剧结束了独霸剧坛的统治地位,浪漫主义戏剧在巴黎舞台上占据了主宰地位。这就是著名的“欧那尼之战”。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欧那尼》以反暴君为主题,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人民反对复辟王朝斗争的迫切性和尖锐性,在艺术上一反古典主义的陈规陋习,充满浪漫主义自由奇异的构思。
小仲马《茶花女》
左拉《戴爱丝·拉甘》
易卜生: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玩偶之家》(1879),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他的创作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圣女贞德》
在艺术上,萧伯纳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萧伯纳将自己划归于易卜生流派。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尖锐情景和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合、误会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曾明确提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
萧伯纳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
契诃夫《海鸥》《樱桃园》《万尼亚舅舅》
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契诃夫的作品题材多样: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苦闷》、《凡卡》等);有的写出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等);有的激烈地讽刺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变色龙》等);有的刻画了沙俄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有的针砭了追求虚荣、庸俗无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学,并对“人变庸人”的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姚内奇》等)
高尔基《底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它是包括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在与演员的合作上,体系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发展演员的创作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体现导演的风格。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体系关于演员的创作原理和训练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之为体验派。要求的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要求在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对20世纪的世界戏剧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果戈里《钦差大臣》
列夫托尔斯泰《黑暗的势力》
七,现代主义戏剧
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朱丽小姐》《通往大马士革之路》《一出梦的戏剧》
由于斯特林堡深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早期写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1879)和《新国家》(1882),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后来他受当时流行的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特学说的影响,用反理性的哲学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他的剧本《父亲》(1887)、《朱丽小姐》(1888)、《伴侣》(1890)、《死的舞蹈》(1901)等,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他把人生描写成本能和欲望的冲突,对生活作了歪曲的反映。1902年,斯特林堡写了《一出梦的戏剧》,表现作者寻求摆脱痛苦的愿望,但又充满由子痛苦而失去常态的绝望情绪,又成了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的创作道路是一条由批判现实主义转向悲观主义和变态心理的歧路。
梅特林克与象征主义戏剧《闯入者》《青鸟》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写了《青鸟》、《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剧本。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后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取得很大成功。梅特林克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的剧本充满诗意,被称之为诗剧。1908年发表的六幕梦幻剧《青鸟》,是梅特林克戏剧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戏剧史上一部融神奇、梦幻,象征于—炉的杰作。
霍普特曼《日出之前》《沉钟》
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戏剧《莎乐美》
皮兰德娄的未来主义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皮兰德娄在作品中描写的人物都是些平凡的普通人。这些人在不同的处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烦恼。他们每个人都在困境中奋力挣扎,都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摆脱困境,甚至不惜采用极端的反抗方式—为了确立自己而毁灭自己。但他们的努力终归是徒劳的。不管是在小说中还是在剧本中,皮兰德娄都给我们展示了他那个时代人的生存困境。这些现代人不再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只是无奈地在世上生存着。他们一个个都困惑茫然,在精神上无所适从,在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皮兰德娄选择怪诞的形式表现怪诞而荒唐的现实社会,他拓荒触禁,不再以情感动迷惑观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假定性手法,他将观众引入真实的艺术世界,也让观众在这面镜子前看看自己究竟处于怎样的境地,以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反思。在戏剧结构上,他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结构,打破了经典的“三一律”原则。创造出符合其戏剧主题的结构形式。
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伽利略传》《四川好人》《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理论在20~30年代与资产阶级为文艺而艺术的思潮作斗争中逐步形成。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映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布莱希特戏剧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理论即“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Verfremdung在德语中是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布莱希特用这个词首先意指一种方法,然后才指这种方法的效果。作为一种方法,它主要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以及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疏离)和惊异(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说剧中人。
萨特、加缪与存在主义戏剧
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40年代,尤其在战后发展到顶峰。存在主义戏剧的思想哲学基础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学说。这一学说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但又并不具备理性的基础;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孤独而没有意义。存在主义哲学迎合了战后西方人悲观厌世、抑郁苦闷的精神状态,而存在主义戏剧正是传播这种哲学的有力手段。
萨特《苍蝇》《密室》《死无葬身之地》
加缪《局外人》
八,当代戏剧
阿瑟·米勒
米勒以《推销员之死》、《炼狱》和《桥头眺望》等剧获得国际声誉。他是一位易卜生式的社会剧作家,他的剧作的重大现实题材和严肃的社会批判充分表现了米勒的正直和胆识。
田纳西·威廉斯
威廉斯以《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三剧赢得了国际声誉。他是一位斯特林堡式的作家,力求通过剖析一些底层人物的精神痛苦来反映当代人的病态心理。
尤金·奥尼尔
共留下剧作40余部。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运用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神秘主义和意识流等不同手法创作出《琼斯皇帝》、《安娜·克里斯蒂》、《毛猿》、《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榆树下的欲望》、《勃朗大神》、《马可百万》和《奇异的插曲》等名剧。奥尼尔对美国社会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在剧中深刻地探讨了人际关系、人神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生活中存在的悲剧。
贝克特、尤纳斯库与荒诞主义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
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
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 》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荒诞派戏剧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并被世界上不少的国家竞相上演。
阿尔托的残酷戏剧《钱起》《喷血》
阿尔托认为戏剧的功用就是使人摆脱文明的压抑,并把天生的能力解放出来。他主张表演神秘的奇景,如呻吟、尖叫、脉动式的灯光效应、异常的舞台木偶和道具等,来震撼观众。
达里奥·福及其戏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喇叭、小号和口哨》
“创作富有战斗性的戏剧”,“真正的人民戏剧”,是达里奥•福的座右铭,是他一生执著追求的旨趣。他政治上一直属于左派,曾是意共党员,据说现在是重建意大利共产党成员。他把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炽热的批判激情,都熔铸进了自己的创作。他始终把戏剧当作反映和参加现实斗争,揭露黑暗,针砭时弊的手段。这成为贯穿达里奥•福全部戏剧创作活动的一根红线。
迪伦·马特《老妇还乡》
《老妇还乡》可以说是迪伦马特最有光彩的剧作之一。创作于 1956 年。剧本揭露了金钱万能的现象,在艺术上采用了作者擅长的"悲喜剧"手法,戏剧效果强烈。轰动了世界各国的剧坛,奠定了作者在当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在世界许多国家上演,并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等形式,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本文由广西翼视传媒整理发布